合作教育模式:产教融合模式的起源。产教融合起源于美国合作教育,该模式由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的赫尔曼·施奈德教授发起,并在辛辛那提大学实施。美国合作教育会议把“合作教育”解释为一种将理论知识学习、职业技能培养和实际工作经验相结合的教育方式,是为了让学生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更好地生存和发展。这样的教育理念直接影响了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为此后理工科高校与相关行业的共同繁荣奠定了理论基础,也在高等工程教育中得到深刻的体现。
高校作为教学和科研的高地,是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来源。新知识和新技术的使命是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得到利用并产生一定的经济规模,这需要通过产业来实现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转化。因此,高校职能的履行必然不能脱离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以及与具体行业部门的交流。我国产教融合的教育理念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中已有体现,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高等教育产教融合模式,但仍有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空间。
高校和企业共同参与管理的“订单培养”模式。“订单培养”模式是以高校和企业为共同主体,由企业承担学费,学校承担教学任务,以市场发展现实为指导,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工作。“订单培养”模式的主要特点包括:一是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学校通过与用人单位签订培养协议,在招生时就明确了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计划,以就业为导向设置专业,避免了课程设置的盲目性;二是畅通学生就业渠道,学生通过实践进入企业实习,学生毕业后不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可以直接适应工作环境;三是企业分担高校培训经费,企业主要负责学生的实习,高校不必建立培训基地,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高校的培训工作压力。
“产学官”模式:政府参与下产教融合的代表。日本产教融合模式的特点在于政府的深度参与,其独特的“官产学研”结合模式不仅推动大学创造出了大量优秀的研究成果,也成为日本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下,大学、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合作逐步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和技术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使日本高校竞争力不断增强,也促使日本高新技术产业走在世界前列。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双元制”模式的发展不仅是为了培养工程师,更是为了满足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把提升职业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通过课程调整和实践教学,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社会行动能力。人才培养内容的不同是体现产教融合特色的关键。在德国高校中,课程呈现阶梯式特点,注重实践性,以职业活动为中心,体系完整且严密。在教学方法上,坚持以实践为导向,突出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广泛开展项目教学和案例教学。
搭建由高校主导的产教融合平台,拓展实践锻炼空间。当前,高校科技产业园和创业园的建设为产教融合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教学实践平台。高校要利用好平台优势,积极推进层次丰富、领域广阔的产教融合项目,为学生提供方便的培训机会和有效的指导。高校还可以主动与学生分享平台,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便利,建设创业型大学,培养行业的改革者和领导者。
树立能力培养理念,增强学生个人能力与行业需求吻合度。高校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一方面要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另一方面要与行业发展保持同步,特别是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中。首先,要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以提升学生能力为目标,围绕行业需求制定系统的课程方案和实践体系。其次,要联合企业优化培养内容,在发扬学科专业性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最后,要坚持实践锻炼,在项目制和案例教学的实施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
课程设置滞后于行业发展前沿。高校在科研上是超前的,但跟行业前沿相比,在课程的设置上又是滞后的。课程设置滞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实践经验的缺失,虽然很多专业课已经有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但仍然无法与行业发展看齐,无法将行业最新的技术、理念、经验带入课堂。产教融合能很好地解决当前课程设置的不足和缺憾,可以打破产业与课堂的鸿沟,将最新的行业知识和经验运用于课堂中,使课堂跟上行业和时代的发展步伐。
文章来源:《比较教育研究》 网址: http://www.bjjyyjzz.cn/zonghexinwen/2022/0729/1336.html
上一篇:收购教育科学研究院费用及变更流程
下一篇:数字化背景下的教育政策与实践
比较教育研究投稿 | 比较教育研究编辑部| 比较教育研究版面费 | 比较教育研究论文发表 | 比较教育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比较教育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